告别杨建政,让我们再送你一程。
知青杨建政永远离开我们了。
此时是那么寂静,仿佛怕惊扰了杨建政。
马龙沟四队知青杨建政,生于1951年1月15日;先后就读于新华南路小学、河北大学附中(现天津新华中学)、1968年6月30日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布特哈旗萨马街公社、马龙沟四队插队。卒于2009年9月17日。
来自 内蒙古-呼伦贝尔-扎兰屯市-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 马龙沟四队知青点
李成伟怀念杨建政:
惊闻好友,同学杨建政于17日晚5时不幸病逝,万分悲痛。想着要表示对杨建政的哀悼追思,怎奈笔拙终难表心意。
我和建政自小学,到初中都是同校同学。因性格相似,爱好和家庭情况也相似,每天一同上学、回家、成为好友。每天放学后我们先在操场玩单杠、双杠、爬杆。然后沿着50米跑道练习跑步,由每天的10圈增加到20圈,一直坚持到“文革”前。上学期间建政是德、智、体、全面发展的好学生,还被同学们选举为中队委员。
“浩劫”期间,学生们中止了学习,我们成了“逍遥派”我们俩还是坚持每天到学校,看看大字报、传单。后来我们还徒步到陈塘庄工业区联系学习劳动,去了好几家工厂人家都不用。后来到陈塘庄木材厂被人家录用了,任务是每天推土填埋厂里的大水坑。虽然每天很累,但我们为能有机会向工人阶级学习而非常高兴。我们每天卖力的干活,然后用工厂补贴的每天1毛钱,六分钱买一份菜,4分钱买4两米饭,和工人一起香喷喷地吃起来……中学期间我们去农村劳动有十来次,我们觉得很新鲜特别愿意参加。记得有一次去霸县劳动之余我俩去游玩,他用5分钱买一个茶鸡蛋,2分钱买了一小盘拌黄瓜,还非要与我共同“分享”。
68年6月掀起上山下乡运动,我们俩就背者家长报了名,和几十名同学来到第二故乡内蒙古扎兰屯莎马街插队,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战天斗地,虽然艰苦劳累,但能远离“文革”的尘世,有贫下中农关心和爱护,我们觉得还是很幸福的。在几年的插队生活中,建政给人的印象也是纯朴、厚道、能助人。东北冬天气候严寒,看到同学们脚穿胶皮棉鞋在场院干活要经常跺着脚干活,要不就受不了。他就不声不响地自己徒步到120里地的碾子山,帮大家买来了几双毡嘎达,用来御寒。
在山里搞副业时,队里的劳动马跑过了水流湍急,怪石林立的绰尔河,来到河对岸,如果马牵不回来,队里的副业就要泡汤。这时杨建政和知青组的王春起同学接受社员领导的重托,冒着被激流冲走,怪石碰伤的危险,勇敢地游到河对岸,将劳动马赶了回来,使队里的副业才得以继续进行。劳动归来我们就住在茅草窝棚里,又潮又冷。建政看我穿的衣服少,就脱下自己的厚绒裤给我穿上,宁肯自己挨冻,这种情结我终身不能忘记……。忆往事就在眼前,更增加了对建政的怀念,杨建政永远活在我的心中。
毛主席说:“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”。杨建政就是这样的一种人。他的一生虽未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在他平凡的人生中,给我们树立了人生的光辉典范,我们永远怀念他!
知青小草悼杨建政:
惊闻杨建政去世的噩耗,我惊愕了,无语了。虽然知道他已经病卧在床近3年,但病情已经基本稳定,没想到他却匆匆离我们而去。人虽都要走这一步,但总觉得他走得太早了。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个个子不高、皮肤白净、不善言语的小男生。他的身体虽然瘦弱,可是干起农活却从不落后,做起事情更是认真负责。记得那年社员刘友奎的妻子要生孩子,他要我替她接生。看到当地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,我不能拒绝。可是我没有任何医疗器械,只能因陋就简了。我提前准备好纱布、脱脂棉、剪子、线绳、碘酒,就是没有酒精。我想到了白酒,因当地人喝的白酒度数都很高,可作消毒酒精用。当时这种高度白酒不好买,到哪里去买呢?此时,正是送公粮的时候,听说送公粮的人可以在蘑菇气喝到这种高度白酒。正好杨建政的活就是跟车到蘑菇气送公粮,我马上对他说:“杨建政,你能不能帮我弄些高度白酒呀?”他看看我没有说话,我当时真是生气,到底行不行呀?说句痛快话。没办法,他就是不喜欢说话,算了我还是另想办法吧。一天晚上,我正忙着做饭,正当我掀开锅热气上冒时,杨建政送公粮回来,他一进门就将一个小瓶子递过来轻声带着鼻音说:“给你。”我接过来一看是白酒。咳,这个人呀当初为什么不答应我呢?过去这么多年,当时的情景还是那么清晰。杨建政就是这样一个人,话说得很少、事情做得很多。
涧底松50悼杨建政:
出了一趟长差,今晨方归,急急打开我们的青年点,不想先得此耗!悲痛之余,敬挽建政弟一联,以送长行:南极星沉斗山共仰,道范常昭厚德永彰。痛定思想,也应释然。这世界本就是冥冥中的一个场所,进进出出如流水,来来去去如风卷——常态如此。我们高高兴兴健健康康过好每一天才不枉此生。我们有众多的朋友乃人生之大幸。
杨建政不幸逝世的噩耗,激起我们对他无限的怀念。平时他沉默寡言,但做起事情来都是以集体的事情、大家的利益为先,只要对集体有益的事,他总是默默地去干。1968年下乡的头一年,天就要冷了,我们知青都没有冬天要戴的皮帽子和保暖的毡嘎达。在东北的农村冬季在场院打场没有这两件东西是万万不行的。一天晚上杨建政和大家说,我要去碾子山买皮帽子和毡嘎达,你们谁需要我一块给买回来,大家七嘴八舌地把自己需要的东西告诉了他。第二天他就徒步走向碾子山,几天后他就背回来3双毡嘎达和几顶皮帽子,解决了大家冬季干活的保暖问题。事情虽小,从点滴的小事看出杨建政品德的高尚,只要是对集体、对大家有益的事,他从不言声,而是自己默默地去做,这就是他一生中行动的座右铭。他现在虽离我们而去,但他对同学的一片真情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。
秋天的凉风阵阵地向我袭来,树上的枝叶也已挂上衰意,一种不祥的预兆涌上我的心里,久久不肯离去。你辞世的信息今天通过网线向我传递,没有想到的是这么快你就离我们远去,听到这噩耗我脑中暂成一片空白,瞬间,几十年相处的点点滴滴往事竟成我们的追忆。你的音容像那和煦的春风,不时向我耳边轻轻飘来。你的容貌就像月亮在那莲花般的云中穿行,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。对你的思念,随着岁月的逝去却越加强烈,更增添无限的怀念。六十年代中期我们成为同窗,七十年代插队又一起度过那段难忘的时光。生活中你总是少言寡语,却时常想着同学们的生活大计。你只身步行百余里,碾子山为大家买来皮帽、毡靴、寒衣。艰苦的劳动你从不报屈,默默承受着将要散架的身躯。繁重的劳动没能将你压垮,今天的小病却熄灭了你生命的火花。“这辈子和你没过够”你妻子一句陶心窝的话语,道出了你一生做人的真谛。你一生光明磊落,对人对己从不苛求半点利己私利。社会生活中你从不计较索取,品德高尚同样体现在家里。“这辈子和你没过够”你妻那简单明了的语句,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你妻对你的真情真意。仰望天空慨叹,希望能在遥远的天边寻到你的踪迹,愿你在那里生活更加绚丽。能做的只是在网络的知青点谈论我们的过去,希望你能经常光顾“网上知青点”这个新的天地。以了却我们天地间的深切怀念。百年后知青点的同窗定会再次相聚,再共赴天间的宴席,共叙我们几十年的同窗、知青的友谊。
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: |
|
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| ||
作者:
马龙沟四队知青点
编辑:
刘延清
|